小测结果
1.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发生惊厥是由于血清中()
维生素D缺乏时,血钙降低(D对),当血钙浓度<1.0mmol/L(正常值为2.25~2.75mmol/L)时,可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出现手足抽搦、无热惊厥。手足搐搦症发生惊厥是低钙抽搐所致,虽然血磷、血镁浓度(CE错)也参与血钙浓度的调节,但不是主要调节因素。血钾、血钠浓度(AB错)与惊厥的发生无关。
2. 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核下开始出现含糖原小泡,相当于月经周期的()
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核下开始出现含糖原小泡,相当于月经周期的分泌早期(月经周期第15~19日)(B对)。增生期早期(A错)为月经的第5~7日,此期的子宫内膜薄,腺体短、直、细且稀疏,腺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或低柱状。增生期中期(C错)为月经周期的第8~10日,此期的内膜腺体数增多、伸长并稍有弯曲,腺上皮细胞增生活跃呈柱状,开始有分裂相。增生期晚期(E错)是月经周期的第11~14天,此期的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表面高低不平,略呈波浪形,腺上皮变为高柱状,腺体更长,形成弯曲状。分泌期中期(D错)是月经周期的第20~23日,此期的子宫内膜较前更厚并呈锯齿状,腺体内的分泌上皮细胞顶端胞膜破裂,细胞内糖原溢入腺体,称顶浆分泌。分泌期晚期是月经周期的第24~28日,此期的子宫内膜呈海绵状腺体开口面向宫腔,有糖原等分泌物溢出(P22)。
3. 上述各项中属于医生违背不伤害原则的是()
不伤害原则是指在医务人员的整个医疗行为中,无论动机,还是效果,均应避免对病人造成伤害。医生检查病人时,由于消毒观念不强,造成了交叉感染(A对),对病人造成了伤害,违背了不伤害原则。妊娠危及母亲的生命时,医生给予引产(C错);医生对病人的呼叫或提问给予应答(D错)属于遵守不伤害原则。医生的行为使某个病人收益,但却给别的病人带来了损害(E错),属于违背有利原则。尊重原则的合理性源于病人享有人格尊严和医疗自主权,但其实现取决于医务人员对其合理性的认同以及医患之间平等关系的认可和构建,医生尊重病人不是指满足病人的一切要求(B错)。
4. 女,35岁,间断咳嗽、咳痰10余年,加重5天,每次发作均咳出大量脓性痰,5天前再次发作,并逐渐加重,普查胸部X线片示右下肺多发薄壁囊腔,部分可见液平。查体:右下肺可闻及湿啰音,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女性患者35岁,间断咳嗽,咳痰10余年,每次发作均咳出大量脓性痰(咳大量脓痰)。右下肺可闻及湿啰音。X线片示右下肺多发薄壁囊腔,部分可见液平(有气液平空洞)。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与X线检查,均符合肺脓肿的特征,故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的慢性肺脓肿(B对)。肺包虫病常有干咳、咯血症状(C错)。支气管扩张可见咳血(D错)。纤维空洞性肺结核要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毒血症(E错)。
5. 脂肪变性最常发生的器官是()
脂肪变性多发生于肝、心、肾等实质器官,由于肝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因此脂肪变性最常发生于肝(A对)。
6. 在健康信念模式中,促进个体行为改变的关键事件和暗示称为()
在健康信念模式中,促进个体行为改变的关键事件和暗示称为行为线索(E对)。行为线索是导致个体改变行为的“最后推动力”,包括内在和外在两方面。内在线索包括身体出现不适的症状等;外在线索包括传媒有关健康危险行为严重后果的报道、医生的劝告、家人或朋友的患病体验等。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A错)指个体对行为会危害自己健康或患病可能性的敏感程度。自我效能(B错)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判断。行为能力(C错)不属于该理论的理论要点。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D错)指个体对危险后果的预期。
7. 卵巢性激素以胆固醇为原料的合成途径,正确是()
在黄体生成素的刺激下,卵泡膜细胞内胆固醇经线粒体内细胞素侧链裂解酶催化,形成孕烯醇酮,孕烯醇酮或通过先合成脱氢表雄酮再合成雄烯二酮,或通过先合成孕酮再合成雄烯二酮,雄烯二酮再转化为睾酮,再由睾酮转变为雌二醇,即孕激素→雄激素→雌激素(C对)。(P450)
8. 难以鉴别的肾癌和肾囊肿,最可靠的检查方法是()
肾癌肿瘤属于实质性肿瘤,血供丰富,瘤体内有大量新生的病理性血管团、动-静脉瘘等,肾动脉造影可清晰地显示直径大于1mm的血管,而肾囊肿的内容物多为液体,囊肿内缺乏血供,因此,对于区分难以鉴别的肾癌和肾囊肿,最可靠的鉴别方法是肾动脉造影(D对)。排泄性尿路造影(A错)、逆行肾盂造影(B错)能显示尿路形态,多用于尿路结石的诊断及了解分侧肾功能。B超(C错)是肾癌的首选检查,但准确性不如CT高。CT(E错)虽然是诊断肾癌最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题干已述难以鉴别,说明CT检查对本题鉴别效果不佳。
9. 治疗肝性脑病时,可以促进氨代谢的药物是()
治疗肝性脑病时,促进氨代谢的药物包括L-鸟氨酸-L-天冬氨酸(E对)、鸟氨酸-α-酮戊二酸、谷氨酸钠或钾、精氨酸等。新霉素(A错)通过抑制肠道细菌,减少氨的生成;乳果糖(C错)可以减少肠内氨的产生和吸收,并促使血液中的氨渗入肠道排出体外;两者属于减少肠内氮源性毒物的生成与吸收类药物。支链氨基酸(B错)和氟马西尼(D错)属于调节神经递质类药物。
10. 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最重要的原因是()
肺小动脉痉挛(C对)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最重要的原因(COPD时,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使肺血管收缩、痉挛,其中缺氧是最重要的因素,此时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增多,肺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加)。肺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A错)、肺小动脉内膜增厚(B错)、肺小动脉壁纤维化(D错)、肺小动脉微血栓栓塞(E错)是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都是引起COPD肺动脉高压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11. 关于腹膜解剖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腹膜分为壁腹膜和脏腹膜两部分。壁腹膜贴附于腹壁、横膈脏面和盆壁的内面;脏腹膜覆盖于内脏表面。肠系膜和网膜是脏腹膜在腹腔内形成的结构(A错)。腹膜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可吸收腹腔内的积液、血液和细菌毒素等(E对)。腹膜有很多皱襞,其面积几乎与全身的皮肤面积相等,约为1.7~2.0m²(B错)。腺体是指能够产生特殊物质(如激素、消化液)的组织,急性炎症时,腹膜内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可产生大量渗出液,而非腹膜自身分泌(C错);在急性炎症时,腹膜可分泌大量渗出液,以稀释毒素和减少刺激。脏、壁层腹膜之间潜在的腔隙称为腹膜腔,腹膜腔是人体最大的体腔,可分为大、小腹腔两部分,即腹腔和网膜囊。正常情况下,腹腔内有75~100ml液体,起润滑、间隔腹腔内脏器的作用;病变时腹膜腔内可出现气体(D错)。
12. 男,60岁。肺癌根治术后1天,胸腔闭式引流1.5小时引出血性液体500ml。查体:P120次/分,BP100/75mmHg。此时最重要的处理方法是()
老年男性患者,胸腔闭式引流1.5小时引出血性液体500ml(提示胸腔内出血),P120次/分(呼吸增快,正常值60~100次/分),BP100/75mmHg(血压降低,正常值为90~140/60~120/80mmHg),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120/100=1.2(提示患者此时已出现休克征象,休克指数为0.5多提示无休克;>1.0~1.5提示有休克;>2.0为严重休克),休克患者最重要的处理方法是快速补液(D对),以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输注全血(A错)一般用于失血量超过30%(即>1500ml)的患者。该患者闭式胸腔引流1.5小时引流出500ml血性液体,暂不符合进行性血胸的诊断标准(胸腔闭式引流量每小时超过200ml,持续3小时),故暂不需行开胸止血(C错)治疗。患者已出现休克征象,继续观察(B错)显然不对。静脉点滴多巴胺(E错)为充分补液复苏前提下的进一步治疗措施,不是当前最重要的处理方法。
13. 心尖区触及舒张期震颤提示存在()
震颤为触诊时手掌尺侧(小鱼际)或手指指腹感到的一种细小震动感。震颤的发生机制与心杂音相同,系血液经狭窄的口径或循环异常的方向流动形成涡流造成瓣膜、血管壁或心脏壁震动传至胸壁所致。发现震颤后应首先确定部位及来源,其次确定其处于心动周期中的时期,最后分析其临床意义。心尖区为二尖瓣听诊区,震颤出现于心尖部,提示二尖瓣病变。舒张期震颤,考虑二尖瓣狭窄(D对)。收缩期震颤,考虑二尖瓣关闭不全(E错)。主动脉瓣狭窄(A错)可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动脉导管未闭(B错)时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连续性震颤。主动脉瓣关闭不全(C错)时,可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触及舒张期震颤。
14. 女,68岁。反复咳嗽、咳痰20年,气喘10年,加重伴下肢水肿一周入院。高血压病史10余年,BP145/90mmHg。查体:T37.8℃,口唇发绀,BP135/80mmHg,双下肺散在湿啰音和哮鸣音,肝肋下3cm,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水肿。WBC9.3×10⁹/L,N0.78。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患者老年女性,有长期高血压病史,反复咳嗽、咳痰20年,气喘10年(提示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查体:口唇发绀,双下肺散在湿啰音和哮鸣音,肝肋下3cm(提示肝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水肿(右心衰竭的常见体征),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长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的急性右心衰(B对),而不是单纯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错)。支气管哮喘(P28)(A错)典型的体征是双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支气管扩张(P37)(D错)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咯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肺结核(P61)(E错)主要表现为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
15. 孕妇感染梅毒的治疗,首选()
孕妇感染梅毒的治疗,首选青霉素(C对)。甲硝唑(P248)(A错)为滴虫性阴道炎或细菌性阴道病的首选用药。现有资料不足以推荐头孢菌素(B错)治疗孕妇梅毒。阿奇霉素(P106)(E错)为妊娠合并沙眼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的首选用药。红霉素(D错)对孕妇和胎儿感染疗效差。